【师德皓大教育】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,原因让人戳心

  • 【师德皓大教育】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,原因让人戳心已关闭评论
  • A+
所属分类:成人学历

【师德皓大教育】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,原因让人戳心

 

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不少考生选择的专业之一,然而最近社会上有不少反馈“汉语言文学专业”就业难的问题。每年“十大最难就业专业”的排名可能不尽相同,汉语言文学总是榜上有名。这个专业就业难已经得到了公认,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,这不乏让人想到其原因究竟是什么?

【师德皓大教育】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,原因让人戳心

参考一些社会数据,得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的原因有如下:

1、社会性别歧视

汉语言文学专业,70%以上是女生。社会上,性别歧视又是不争的事实。所以有时候我们分不清楚到底是专业导致就业难,还是性别歧视导致就业难。企业拒绝一个女生时也绝不会告诉她“你的性别不对”,只会说“你的专业不对”。

很多应聘者本人都分不清到底是不是专业的锅。

随着企业招聘时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,考研大军中的女生比例也逐年上涨。但考研不是一个万全之策,也不是人人都适合考研的,对不适合的人来说甚至是饮鸩止渴。

既然性别歧视固有存在,考研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的问题。

2、有人浑水摸鱼

很多院校文科专业都存在为数不少浑水摸鱼的学生,考前划划重点,死记硬背一些大题,运气好的话也能拿到毕业证。

有些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,就是这个原因——有的文科生考过了《中国文学史》《外国文学史》,却连一部中外名著的全文都没读过,也没兴趣读,甚至看到文学就想吐,全靠考前划重点死记硬背,然后论文就是在网上东拼西凑来的,也神奇般地拿到了文凭。

可想而知,这种人从事语文老师、图书编辑,肯定是很难的,而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这两个,这种人就业难肯定是怪专业而不是怪自己。

他们变相拉低了一些就业率。这也不是专业的锅。

但是!这一条也不是汉语言文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。

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还是有锅的。

3、与社会刚需脱节

汉语言文学主要学文学史、语言学、文艺学,这三个方向都跟社会刚需没什么关系。

有人说语文老师跟刚需有关系。其实跟刚需有关系的是“老师”,要另修教育学、考证考编,才能当老师。光啃好汉语言文学本身,就业面是非常狭窄的。

如果硬要说“语言学”跟刚需有关系,那也是从事翻译或对外汉语,这两个职业都要很强的外语能力,然后还要有翻译证、教师证、外语等级证才行。

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已经猜到了——解决汉语言文学就业难,最好是再学几门跟汉语言文学相结合的、属于社会刚需的技能。

是的,这篇文章说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,如果我们能在本专业学得很好的情况下,再学习几门跟社会刚需有关的技能,把汉语言文学和社会刚需有机结合起来,就会很容易就业了。

如果是条件适合读研的人(注意是适合,不是建议所有人读研),可以把读研和学习技能结合起来,两手都抓,两手都硬。

估计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什么叫“把汉语言文学跟技能有机结合”,那么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。

学一门外语,再考几个证,就能和汉语言文学结合,更好地从事翻译、对外汉语;学一门策划,就能和汉语言文学结合,更好地从事文案策划;学一门新闻,才能更好地从事传媒行业;学一门戏剧影视,才能更好地从事影视行业;学一门设计,还能兼具文案加设计。

在别的中文毕业生还在抱怨当编辑不如新闻专业、当营销不如营销专业、当编剧不如编导专业、当翻译不如外语专业……的时候,既有文凭又有技能的你,对此一笑而过吧。

说不定美工都在嫉妒你又会设计,文案又写得比他好,靠包装加文案卖出10万件商品。

说不定编剧都在嫉妒你又懂编剧,历史文化底子又比他深,写本子不容易出破绽。

翻译可能会嫉妒你又会外语,中文语言还比他运用得溜,他半天表达不清楚的东西,你三言两语就说得外国人心服口服。

策划可能会嫉妒你出色的逻辑能力,毕竟策划案里面逻辑是很重要的,有时候还要看文笔,这两个是汉语言文学的强项。

行政可能嫉妒你又能胜任文秘工作,开会时又能说会道,张口一串典故、提笔一手好字,老板对你刮目相看。

假如公司不得已裁员,第一个要裁掉的是他们不是你。

前提你汉语言文学真的掌握得很好,其他技能也真的掌握得很好。

最怕就是家里又没矿,又这个也懒得学那个也头大,只想混个文凭,又想文凭含金量超高,还想职场前程似锦。

汉语言文学本身与社会刚需脱节又何妨?它更像是一种让人“锦上添花”的东西。

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与不难,主要看个人,最好的专业也缺少不了个人的原因,社会的不能改变,那么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社会的认可。

 

【更多资讯】

更多关于教师资格报考/考试/面试等资讯可以留意河南教师网:http://www.hn-teacher.cn。